English

百姓心中的净土

——记河北省三河市灵泉灵塔公墓
2000-03-12 来源:生活时报 王静 我有话说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如何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尤其是墓地这种带有极强感情色彩的特殊商品在近几年殡葬业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中华民族是讲求“以孝为先”的民族,随着历史的变迁,现代人观念及素质的提高,塔葬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殡葬形式被更多的消费者认可并接受。

笔者从北京驱车近1小时来到了位于河北省三河市的灵泉灵塔公墓,现场采访了来这里购买墓地的群众。当笔者问及一位姓李的先生,为何选择这样的立体墓园(即存放骨灰的“高层建筑”),李先生告诉笔者:“许多人都说不让死者的骨灰入土是对死者的不敬,但反过来想一下,让死者的骨灰长埋于地下,生者岂能心安。灵泉塔葬这种方式的确可以给死去的人的亲属以最大的安慰。既然生者可以住五星级的酒店,那么死者的骨灰为什么不可以保存在更好的环境里呢?”一位姓刘的女士在谈到灵泉福园时,手指着塔园说道:“你看这里的环境多好,所有死者的骨灰被存放在宫殿似的回廊里,每个塔位的价格又比其它墓地相比便宜许多。我属工薪族,尽到孝道的同时,又要在经济上承受得起。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来这里给亲人买塔位,心理非常平衡,这里没有因为塔位价格的高低而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感觉。”

从李先生和刘女士的回答中,不难看出,现代的都市人在选择墓位的时候,已由最初的盲目选择变得更加理智成熟。他们在选择墓位的时候与自己对殡葬的理解和经济实力挂钩,使亡者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安息之所的同时,自己心理也相对较平衡。

现代人在消费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其服务品质。一位老者这样评价灵泉福园的服务质量:“我把老伴安葬在这里是非常安心的,这里可供选择的墓位形式很多,我选了一处夫妻塔位。我和老伴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为了生活老伴生前可没少受委屈,可没想到她故去了,却受到了如此的尊重。老伴是1999年6月26日进行的‘福迁’,从礼仪师到我家取骨灰到在陵园内进行上香、献花等一系列晋塔活动真是既庄严又肃穆,那里的工作人员细致周到极了。我真的很替老伴欣慰。”

在当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的各种类型的殡葬场所,能把服务质量真正落到实处的并不是很多。笔者近日走访多家墓园,常常能看到许多墓位周围杂草丛生,似乎早已被世人遗忘。可在灵泉,可看到陵园内的工作人员在为园区进行打扫。据管理者介绍:打扫墓区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来此‘入住’的每一个人。”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大姐告诉笔者,她是农民,由于没有地可种,家里一直不富裕。陵园建成后,她便来到这里工作,解决了很多困难。

其实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能够帮助社会解决实际问题,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目标。

据陵园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年的洒扫,都会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的服务,由于在这里存放骨灰的“北京籍”人很多,陵园会提供专车进行服务,在陵园内进行有组织的集体洒扫。一是保护环境,二是杜绝拥挤现象,使洒扫更具实际意义。三河市民政部门的领导也指出:灵泉福园无愧为殡葬业改革的典范,在没有占用国家一分耕地的同时,又开发出近250亩荒山。推动殡葬业的移风易俗同时,解决了社会对大众墓园的需求。

人的一生有多种多样的选择,而都不能回避死亡这最终的选择,人活着的时候,要注重生命的质量,而人死后的安葬质量,同样受到关注。由于墓地是一种特殊商品,它不单单只以价格为标准,同时包含着中国历史及人文背景。现在,殡葬方式已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扩展。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新生代在为死者选择安葬形式上体现了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大多为死者选择类似灵泉福园这样的立体墓园,为国家节约土地的同时,新的殡葬礼仪充分地体现了现代都市人的心态——尊重死者,眷顾生者。现代化电脑网络注入到墓园的管理之中,为本是静寂的净土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金色。在新的世纪里,国人在为死者选择安息之地时将更加成熟与理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